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区)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活着》--读书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3-04-19 阅读量:

余华说:“活着在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的起伏,亲人一个个地离去,独自忍受着生命带给他的痛苦和折磨。这本书写了一个过去没落大地主的儿子叫福贵,他的老婆,他的儿孙,一个一个的离开了他,最后他只有一头老牛,耕地的时候,他用他的亲人的名字,一个一个的去叫他凤霞、二喜、苦根等等。《活着》这本书实际上告诉了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我们为什么活着?

活着只是为了活着本身而已,活着本身的意义就是活着,而不是为了其他的人、事、物,甚至不是为了你的身体,不是为了你的亲人,不是为了你这一生所有的荣华富贵。不是为了别人对你的诋毁,别人对你的依赖都不是。这个就是一场修行,就像在书中的四句话一样,活着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这是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这就是我们和命运之间的真实的联系。

我想本书的观点也是《活着》这本书备受争议的点,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很难去一一分析,也很难把握,更无法用当今的时代精神去评价在那个吃不饱饭战争的年代,这也许就是时代背景下活着的意义。今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4周年。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回望中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怀在升腾。从硝烟弥漫、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到一穷二白、筚路蓝缕的建设岁月,再到波澜壮阔、惊涛拍岸的改革时代,无数先锋模范在国家前行的大势中寻找人生价值、标注成长坐标。亿万人民振奋精神、持续奋斗将个体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结在一起,投身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为家国情怀写下最生动的注脚。这应该是我们新时代“活着”的意义。

站在历史的长河中,为了更好的“活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志士打破常规,推动着历史车轮的前进。奴隶制社会向封建专制社会的转变,秦朝统六国取代周朝。封建专制社会向资产阶级民主社会的转变,民国取代清朝。直到如今的社会主义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已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高铁、公路、桥梁、水利建设等蓬勃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不仅如此,航天、深海也不断创造奇迹,一批顶尖科学家,带领大批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为各项尖端科技项目特别是中国空间站事业奋斗,毛泽东主席当年预言的“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都已突破性实现。

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要将个人理想同国家未来相联通。树立理想远大、信念坚定,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要将个人担当同时代呼唤相呼应。鲁迅先生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会面对重大挑战,迫切需要我们青年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只要青年都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中国梦的实现就能充满活力、充满后劲、充满希望。

《大学》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今,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不仅要更好的“活着”,还要以家国情怀谱写青春,这样中华民族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新河 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