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区)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

又是一年清明时 春风落日寄哀思

发布时间:2023-04-04 阅读量:



清明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万物至此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它象征着万木凋零的寒冬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已经到来。清明节既是一个节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因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寒食节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的传奇故事,后来,唐玄宗被这个故事所感动,于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列为当时“五礼”之一。因寒食节与清明节仅隔一天,为图方便,人们干脆将两节合二为一,清明节祭祀故人就成了民间的一大习俗。

建国初期,人们也选择这一天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辈。20065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121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更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订),规定自20081 1日起将清明(端午、中秋)定为法定假日。

又是一年清明时,春风微微地吹着,思绪也随着风儿越飘越远,或许谈不上伤感;或许谈不上熟悉,只是在这怀念的季节里,想起了已故的亲人和已逝去的事,于是,淡淡的哀愁随着清波荡开,荡开……。

细雨总在清明转折诗情,把每个韵脚押韵成一道明媚的忧伤。听,那淅淅沥沥恼人的雨声,把整个世界都织进了无边无尽的迷茫和惆怅之中;瞧,清明的雨,飘飘洒洒,是那么细那么柔和,像一只温暖的手温和地抚摸大地。丝丝细雨,滴滴答答,似乎很杂乱,又似乎很有律动力,正像我的心情一样不悲不喜。我轻轻地走在进山的小路上,享受着这难得的安静,低头沉思,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季节,但细雨纷纷,让人感受到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于是,古人杜牧写下了雨中行路者的心情:“清明时节雨纷纷”。

又是一年清明时,天下着毛毛细雨,路上行人脚步匆匆,神情凝重,忙着赶赴墓地祭奠亲人,我也一样,高一脚、低一脚,左一晃、右一晃,再一次来到父母的墓前,眼泪总是止不住往下流,心情也难免甚显惆怅,父母虽然走了,可他们慈祥的面容却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有时如闪电般在我脑海里飞速地翻滚着。我将食物、果品供祭在父母的墓前,栽几株鲜花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掬一把黄土撒在父母坟头,烧几张纸钱寄托我的哀思,愿地下长眠的亲人安息。此时此刻,我想:如果父母还健在,那该多好啊,我可以还是个孩子,还可以撒骄,然而冷酷的现实告诉我再也没有了父母,过去的美好回忆,只能永远留在梦里……此时,身在雨丝风片之中,我的心境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诗人杜牧或许与我此时有着同样的心情,看那春雨湿衫,行人孤独扫墓,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复杂,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又平添几分愁绪,于是,他又写下了“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千古名句。

逝者已去不可追,请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无限的感伤将被抒发,祭祀者的泪珠将串成一段湿漉漉的回忆,暖春的微风抹不净伤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长的旅途不会停歇,宗脉的延续是一串加粗的省略号,老人的白发便是清明节最醒目的问号,孝顺和赡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是炎黄子孙对清明的最佳诠释。让孝敬之心日日在,坚持善待自己的父母与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个清明,立于拂起万千愁绪的细风中,才不至于面对死气沉沉的墓碑,空余幽幽的哀叹和无边的自责,背负一团心冷在风中哀号盘旋。

逝者如斯夫,我真心祝愿在天堂里的已故先辈们过得安逸快乐。同时也真诚希望那些家中有年迈长辈和老人的人们,要及时行孝,莫让等待成为悔恨和遗憾、成为空的悲切和无休止的自责……。(许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