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区) 产改工作 他山之石

从“试点”到“示范”,“扬家匠”这样炼成

发布时间:2024-09-02 阅读量:

“过去人工清洁玻璃幕墙建筑,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工作效率还低,现在遥控无人机作业,省钱省事又省心,又快又好又安全”,江苏霍克公司项目经理吴代栋带领工友前年参加建筑工匠学院的无人机培训班,如今在高空幕墙清洁领域业务应接不暇。普通工人蝶变“飞手工匠”、智能“机器人”完胜专业“蜘蛛人”的背后,是扬州创新打造系列工匠学院助推“扬州工”变“扬家匠”的真实写照,是促进产业工人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新时代劳动者的生动缩影。

作为深化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城市,扬州“打造有辨识度的工匠学院体系”“职工大讲堂职工好食堂‘暖心又暖胃’”“劳模创新工作室科技镇长团‘团室共建’”等创新做法,更是被作为产改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

从“试点”到“示范”,扬州“产改”连续三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劳模工匠不仅是公司的“宝贝”,更是被同行看成“香饽饽”。省劳动模范赵波是丰尚农牧装备有限公司研究总院首席设计师,也是扬州市邗江区劳模工匠服务队队长,他牵头帮助一家饲料生产企业攻克饲料粉碎机“卡脖子”技术,助推公司实现国内外总销售额超3.5亿元。

把“试点先行”作为发力重点,扬州推进各地“劳模创新工作室”与“科技镇长团”合作,创新“团室共建”模式,精准对接劳模工匠“技术清单”与企业“需求清单”,通过“揭榜挂帅”“问诊巡诊”等形式,帮助企业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

7月29日至7月30日扬州市在宝应召开全市县级工会重点工作推进会,会上亮出上半年“劳模工匠助企行”的“成绩单”:13支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进企业帮助解决技术难题258项,同时建成各类国家及省级工作站、研究中心、实验室20个,完成科技成果转化70项,促进了企业更快更好发展。

5月9日,一个普通的日子,扬州却以一城之名,礼赞“大国工匠”。扬州把每年的5月9日定为“扬州工匠日”,让扬州产业工人、技能人才和工匠们拥有一个自己专属的节日,既是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创新之举,更是扬州加快产业科创名城建设的有效之策。“扬州工匠日”设立一年来,扬州新增10多位“江苏大工匠”“江苏工匠”。

作为“产改”试点城市,扬州成立“产改”联席会议,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工会牵头抓总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把党的领导体现到改革全过程各环节,构建起改革的“四梁八柱”。扬州成立“产改”研究中心,依托扬州大学等高校的科研优势,紧扣扬州“613”产业体系,加强“工匠学院”体系建设,围绕“团室共建”“产教融合”“校企联训”等,促进产业工人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新时代劳动者,实现由“工”到“匠”的技艺提升和价值升华。

扬州每年举办产业工人节,开展“产改政策进百企”“劳模工匠助企行”“义工教授”志愿服务等活动近千场。近年来,扬州出台20余项呼应“产改”、推进“产改”、惠及广大产业工人的政策和制度,扬州“产改”工作连续三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从“扬州工”到“扬家匠”,培育“名城工匠”建设“工匠名城”

7月27日,扬州新质生产力赋能建筑行业转型发展技术交流会在恒通AI科创大厦举行,探讨加快推进数智建造技术场景应用,擦亮扬州“建筑强市”金字招牌。早在2022年,扬州市率先打造扬州建筑工匠学院,“工会+高校+企业”三位一体共培共育,助推建筑工人技术与学历双提升。

建立“立体布局、梯次配置”的产业工人(工匠)学院体系,扬州将其作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的重点,联合各县(市、区)工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产业龙头企业等,围绕高端装备、新能源等13个重点优势产业,按照“县市区全覆盖、重点行业有布局”的思路,打造两个市级具备学历提升、技能提升等功能的劳模工匠学院和产业工人学院,以及10个行业特色产业工人(工匠)学院。

用好“产改”工具箱,引领更多“扬州工”变“扬家匠”,助推扬州“工匠名城”建设。扬州市总工会今年设立500万元工匠学院专项资金,建立名城工匠人才库,举办劳动和技能竞赛100场,推动3000名以上产业工人通过竞赛提升技能等级。近年来,扬州累计投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3.4亿元、就业补助资金4900余万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0万人次。建成国家、省、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35个,高技能人才培养总量达28.71万人。

赋能产业工人成长,市总工会已连续三年出台“情暖产业工人十件实事”,挂牌成立扬州新就业群体学历技能提升培训基地、产业工人学院、建筑工匠学院,有特色、有针对性开展职业培训。实施“产改十百千万”工程,重点打造十个以上“产改”阵地,新增百家以上试点企业,选树千个“产改”先进班组,组织不少于万名职工参加劳动和技能竞赛,推动6500余名职工晋升技能等级。